Skip to main content

亚洲企业如何应对紧迫的全球风险?听听专家怎么说

1180187740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最新的《高管意见调查》,亚洲企业领导者认为,当前最紧迫的全球商业风险是经济下行和人才短缺。与此同时,亚洲虽然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环境风险却很少被企业领导者列入三大风险,这成为一个明显的盲点。1

在不确定性持续攀升且看不到缓解迹象的情况下,企业该如何凭借深思熟虑、稳健可靠的风险管理策略,把握机遇,保持韧性呢?

达信(Marsh)和美世(Mercer)的专家们在经济与政治风险、能源转型和人力资本等领域各有所长,他们针对积极应对这些风险的重要性,分享了独到观点。

经济风险:贵公司能否在贸易与政治双重动荡中实现增长?

在全球商业环境里,贸易限制急剧增加。2023年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接近3000项,达到2019年的三倍之多。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持续增多的贸易限制或许会让经济产出大幅减少7.4万亿美元,这一数据令人震惊。3当前,地缘经济环境不断分化,市场不稳定因素加剧,亚洲企业也因此受到了连锁影响。

以2022年的俄乌冲突事件为例,达信亚洲信用险负责人Mark Wong指出:“针对该地区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致使当地公司拖欠亚洲公司货款。”

Mark Wong还提到2021年缅甸政权变动带来的影响,许多企业因此面临货款未付、债务积压和货币兑换限制等难题。他表示:“购买了贸易信用险和政治风险保险的客户有效减轻了损失,成功收回未偿债务;而未购买相关保险的客户,则陷入了财务困境。”

贸易信用险和政治风险保险这两种风险转移方案,能保护企业现金流、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助力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时维持业务的连续性。从事跨国业务的企业,还需密切留意各类经济动态、市场波动以及安全形势,以此保护自身投资。借助世界风险评论等工具,企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复杂多变的风险。

怎样借助私募市场投资缓解贸易限制等全球风险?

企业可以推动政府重新评估法规,激励私营部门投入更多资本,以此开拓新的贸易路径。美世亚洲区投资业务负责人Adeline Tan指出,这类项目投资周期较长,需要长期稳定的耐心资本来培育。若能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完善的配套法规,私人投资者或许会对投资贸易通道感兴趣,保障物流运输的顺畅,让货物在不同市场间自由流转。这些资金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对为进出口商提供关键服务的企业进行投资,直接为地区经济增长增添新活力。

她还提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对协助私人投资者管控风险、确保项目达到标准极为关键。明确的法规、快速的审批流程以及及时的许可,是保证开发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

为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一种可行的融资模式是让私人投资者共享特定投资资产(如设备、房产等)的权益。尽管这种方式可能会将参与者限定为具备专业知识的成熟企业,但投资者可以借助专业基金经理挖掘此类投资机会。基金经理凭借专业的行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往往愿意承担更多风险,进而在这些项目中获得更大的控制权和更高的回报。

劳动力短缺:破解亚洲迫在眉睫的人才困局

伴随人工智能(AI)的蓬勃发展,亚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契机。但与此同时,一个棘手难题愈发严峻——技能人才短缺。亚洲人口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千禧一代逐渐成为劳动力主力,这些变化既加剧了人才缺口,也催生出对新技能的迫切需求。

在亚洲,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虽前景广阔,有望大幅提升效率与生产力,然而目前仅有三分之一的组织引入这项技术。2024年的调查中,半数企业坦承GenAI增加了持续技能再培训的必要性;可2025年《全球人才趋势报告》却显示,仅34%的企业认为GenAI引发了对不同技能的需求。

这一数据差异背后,暴露出一个关键问题:企业尚未明晰,在未来工作场景里,要充分释放人机协作的潜能、提升劳动力生产力,究竟需要哪些具体技能。

美世亚洲区人才业务负责人Lewis Garrad指出:“当下急需重新规划工作内容,提升工作吸引力,合理融入自动化技术,并依据市场变化为员工开展技能再培训。” 也就是说,在劳动力规划上积极作为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远超那些仅依赖外包业务的同行。

渣打银行便是成功开展技能提升项目的典型。该行立志打造技能驱动型机构,与美世紧密合作,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将员工从渐趋没落的 “夕阳岗位”,重新培训转型至市场需求旺盛的 “朝阳岗位”。据渣打银行透露,这一项目不仅保住了工作岗位,还为每位员工节省了约4.9万美元的招聘成本,员工留存率也显著提高。4

环境风险:能源转型和气候适应双管齐下应对气候变化风险

2023年,亚洲被认定为受极端天气和气候威胁冲击最为严重的地区。2014 - 2023年间,该地区因自然灾害遭受的经济损失累计估计高达6390亿美元。5尽管环境风险对经济影响深远,亚洲企业领导者却未将其置于重点关注范畴。

达信亚洲能源与电力业务负责人Benjamin Chang强调:“气候适应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亚洲企业的核心任务。但气候风险背后的科学问题极为复杂,许多企业缺乏从数据中挖掘关键信息的能力,难以构建合理的气候适应商业方案来支撑相关投资。”

为助力企业认识极端天气事件风险,达信气候变化适应与韧性服务中心(CCARE)凭借顶尖的数据处理和建模能力,协助各组织评估自身对气候风险的易损程度,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Benjamin Chang指出,能源转型是缓解环境风险的基石,应与气候适应措施协同推进。

达信为迪拜水电局(DEWA)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项目提供专业支持。该项目致力于提升可再生能源产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建成后每年可减少超650万吨碳排放。达信在项目中评估了潜在气候风险、现有气候抗灾能力、环境影响、财务不确定性和运营难题,并给出气候适应建议。

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动、劳动力面临挑战和气候风险加剧的当下,亚洲企业必须探索创新的韧性发展策略。达信和美世亚洲的专家一致认为:企业不能再被动应对,应在全球商业风险攀升的形势下,构建长期抗风险能力。通过投资风险管理、培育面向未来的劳动力队伍、提升气候抗灾能力,企业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稳健发展。

即刻联系我们,开启合作之旅。

1 United Nations (2024), WMO report: Asia hit hardest by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weather,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4/04/1148886

2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4), High uncertainty and the unknown, High Uncertainty and the Unknown | IMF Annual Report 2024

3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3), The High Cost of Global Economic Fragmentation, https://www.imf.org/en/Blogs/Articles/2023/08/28/the-high-cost-of-global-economic-fragmentation

4 How Standard Chartered unlocked potential to get future-ready, Gloat

5 Swiss Re. How big is the protection gap from natural catastrophes where you are? https://www.swissre.com/risk-knowledge/mitigating-climate-risk/natcat-protection-gap-infographic.html#/region/Asia

相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