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撬动亚洲能源转型投资的三种途径

在亚洲气候危机的背景下,出席Marsh亚洲环境信息中心会议的专家们提出了推动该地区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三大关键因素。
Wind turbine energy generaters on wind farm

在首届达信亚洲能源产业大会上,行业领袖与专家们就三个关键商业驱动要素展开探讨,这些要素能够赋能创新,为实现均衡的能源转型吸引投资。

亚洲的碳排放量在全球总量中占比超过一半,在此背景下,相关机构必须全力开发清洁能源资源,以此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达信亚洲能源产业大会上的专家们达成共识,要实现能源净零排放目标,推动成功且可持续的能源转型,关键在于聚焦三大核心业务驱动要素:技术与创新、人才以及资本与金融。

1. 技术与创新

推动可负担得起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创新

由于煤炭作为电力来源具备成本优势和可靠性,燃煤发电厂对亚洲部分国家来说依旧不可或缺。然而,必须认识到,随着该地区众多国家在未来几十年持续发展并实现快速增长,对可持续能源替代方案的需求愈发紧迫。尽管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在长期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前景广阔,但目前在成本竞争力上存在挑战。要让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替代选择,创新和技术进步至关重要。

风力发电领域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绿色能源财务可行性的典型代表。在 2021 年之前的十年间,得益于更大且更高效的涡轮机的研发,风力发电成本降低了60% 1 。虽然在运输大型涡轮机部件和叶片方面存在难题,但创新催生了可在较短跑道降落的飞机设计,这消除了对传统机场的依赖,扩大了可用于陆上风力发电的选址范围。2

若要助力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持续实现技术进步,有三个关键要素不容忽视:

  • 政府支持
    政府政策与法规不仅在激励企业投资并采用清洁能源实践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还为投资、企业与行业的发展及整体走向定下基调、指明方向。例如,日本政府发行了 1400 亿美元债券以支持转型技术,并计划从 2026 年起实施碳定价机制。3这种财政支持与碳税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推动了清洁能源实践的应用,还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企业提供了支撑,营造出促进可持续且负责任增长的环境,最终加速能源转型进程。
  • 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行为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纺织业便是一个生动例证。消费者需求堪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亚洲新兴市场,高达87%的消费者对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展现出浓厚兴趣,这一比例远超全球73%的平均水平4。消费者期望的转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促使孟加拉国纺织业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举措,比如借助干洗技术降低水与能源消耗,通过余热回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这些积极举措彰显了该行业对消费者期望变化的响应以及对实现更可持续未来的承诺。

  • 合作伙伴
    促进创新,以及在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构建高效、包容的合作关系,对推动可持续发展、促成积极变革意义重大。向推动创新的教育和研究机构再度投入资金十分必要,因为这有助于培育突破性技术与解决方案。 

合作伙伴关系同样倡导协作与集体行动。这种包容性的方式让各方都能贡献自身专业知识、资源以及观点,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携手合作,这些多元的协作能够推动知识共享、助力获取资金,并且促使可持续发展实践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施。

洞察:创新氢能解决方案

氢气作为一种替代燃料,在亚洲正备受瞩目。预计到2040年,中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的氢气需求量将占据全球需求的70%。因而,当下亟需创新技术,用以确保氢气在生产、运输和储存环节具备成本效益。

会议上分享了一个案例,美国的一家发电设施利用盐洞储存由多余太阳能产生的氢气。在用电需求较高时,这些氢气被用来发电,以补充现有的太阳能发电能力,从而抵消供过于求时期出现的负电价。

 

随着全球对氢气生产设施的投资大幅增长,达信顺势推出氢气保险机制,为氢气项目投资保驾护航。在全球顶尖保险公司小组的支持下,该保险机制可为世界各地的任何氢能项目,就建设与运营风险提供100%的承保能力。

达信深知与碳密集型行业合作,助力其向低碳未来转型的重要性,致力于引领这些具有挑战性的行业实现脱碳。为此,达信还专门推出了碳捕集与封存(CCS)解决方案,用以高效运输和封存二氧化碳(CO₂)。

2. 人员

培养多样化、灵活的劳动力队伍,掌握新的可再生能源技能

向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转型有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预计到2023年将产生约2400万个绿色工作岗位,这意味着全球14%的劳动力需要进行职业转换。然而,能源行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正面临挑战,尤其是年轻劳动力,他们更倾向于投身技术和数据导向更强的岗位、公司及行业。因此,能源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意识到,必须适应并抓住这一年轻人才群体。为确保能源转型成功且可持续,拥有一支不断壮大、技能娴熟且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对于推动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研究显示,能源企业可能尚未为这一变化做好准备,因为只有38%的企业清楚了解其现有员工所具备的技能。5

为解决这一人才缺口,减少潜在的干扰,战略性劳动力规划至关重要。这包括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和再培训,使其具备可再生能源行业所需的技能。此外,企业需要重新设计工作架构,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以支持员工的职业成长。无论是对现有员工队伍进行培养,还是吸引新人才,对人才发展进行投资都势在必行。

通过积极应对人才挑战,接纳多元化的员工队伍,能源行业能够更有效地应对能源转型,确保实现成功且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洞察:助力一家矿业公司缩小性别薪酬差距

一家国际采矿与金属公司承诺,到 2025 年通过吸引更具可持续性的人才储备,实现员工性别比例均衡。为达成这一目标,达信与该公司携手,重新规划工作内容并缩小性别薪酬差距。其中,消除招聘和政策中的偏见成为工作重点。

3. 资本与金融

确保低成本高效益的绿色融资与保险服务

可再生能源转型之路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依赖新技术的项目更是需要融资支持。为实现这一转型,投资规模需要在当前水平上增加两倍,预计达到每年4万亿美元。6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在确保具有成本效益的融资和保险方面。由于项目(特别是涉及新技术的项目)的可行性存在不确定性,使得这一过程困难重重。

保险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在克服这些挑战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保险经纪人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介入,有助于降低风险,提升项目的可行性。他们还可以推动绿色保险的差异化定价,即所谓的 “绿色溢价”,并提供优惠条款和激励措施。

若要成功支持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是将资本与融资作为研究、开发和部署的催化剂与推动者。通过在这些阶段为企业提供支持,我们能够促进创新,加速先进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应用。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可以进一步加强知识共享,推动该领域的进步。关注经济和社会的可行性,可确保能源转型的可持续性。

总体而言,资本与金融是关键的推动因素,若能得到有效利用,将有力推动能源转型向前发展。

洞察:支持亚洲能源转型的混合融资倡议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起了一项聚焦亚洲的混合融资倡议 ——“亚洲能源转型融资伙伴计划”(Financing Asia's Transition Partnership,简称 FAST - P),旨在推动煤炭的尽早淘汰,并助力水泥、钢铁制造等减排难度较大的行业实现去碳化。在亚洲开发银行以及全球人类与地球能源联盟(GEAPP)的共同参与下,FAST - P 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调动优惠资本,同时吸引私人资本,以此降低能源转型项目的风险,并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探寻亚洲成功实现能源转型的多元路径

亚洲各国的人口结构、经济状况、地理环境和政治局势各不相同,这使得每个国家在实现碳中和与净零排放目标的过程中,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2021 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强调,要实现包括能源转型在内的社会发展目标,“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需要付出大量且有针对性的努力”。

合作是能源转型成功的关键。从政策制定到调动私人资金,要想在通往净零排放和碳中和的众多可能路径中顺利前行,离不开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有效合作。众多利益相关方携手应对能源领域的 “三难困境”,即平衡能源的可负担性与可获取性、能源安全以及环境可持续性,这对于确保能源转型工作能够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若您想探寻如何克服可再生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

欢迎即刻与达信的专家取得联系,进行免费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