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亞洲企業控管供應鏈風險的方法

了解位於亞洲的公司如何識別並減緩供應鏈風險,進而增加競爭優勢並驅動成長。
Supply chain risks

國際貿易破碎化加速 供應鏈中斷風險成為焦點

達信最新的政治風險報告指出,由於地緣政治動盪情形尚未趨緩,且各國將經濟安全納入優先考量而犧牲貿易聯盟,因而加速全球貿易的破碎化。這項變化導致市場趨於內向、自給自足,與既有貿易網路的連結減少。美國與歐盟近期的關稅公告也將顯著改變亞洲公司對自身成長前景及製造與營運策略的看法。

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在疫情期間展露無遺,隨後因戰爭與氣候變遷而加劇,使供應鏈中斷對各企業愈發重要,成為關鍵戰略要務。

亞洲企業為減緩供應鏈風險所面臨的挑戰

重塑與提升供應鏈韌性是一項複雜、耗時且昂貴的行為,原因是:

  • 增加供應鏈能見度相當困難:大多數企業仰賴契約義務或手動調查,來瞭解其上游供應商網絡結構與構成要素,其經常會遭遇來自供應商的阻力。
  • 複雜的風險型態:對眾多供應商而言,針對越廣泛的風險進行評估越具有挑戰性。如極端天氣事件、網路攻擊、制裁與關稅等風險,以及供應商與運輸路線的財務表現,都可能對供應鏈的可靠性構成嚴重衝擊。然而,很少有公司具備深厚的風險與產業專業知識,以衡量與量化全面衝擊。
  • 供應鏈多元化(分散風險):從既有的供應商群體擴展到新的供應商,需要大量的盡職調查。隨著供應鏈轉變的加速,許多現有資料集很快就會過時。
  • 評估人才與能力:重新建構各個新市場中的價值鏈時,需考量多樣化的勞動成本、人才與技能的可近性,以及對當地法令的遵循。

更好地瞭解和管理供應鏈風險的實用方法

亞洲企業可以與值得信賴的風險顧問合作,制定全面的策略來減緩供應鏈風險,您可以這麼做:

  • 全面了解價值鏈上下游: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工具現在能夠幫助企業以數位方式建立供應商地圖,節省手工繪製地圖的時間,且能夠頻繁更新,以反映全球供應鏈的動態特性。這些工具可以與衛星與其他技術結合使用,以利驗證地理位置與貿易路線,進而生成全面而完整的供應鏈生態系全貌。
  • 找出潛在的弱點:除透明度外,識別結構性問題也很重要,例如過度集中和瓶頸。並非所有供應商都同樣重要,往往一個看似無關緊要,但是為重要零件的小型供應商,亦可能會造成不成比例的中斷。
  • 與可能影響供應網絡的關鍵風險重疊:目前企業所關注的主要風險包括自然災害、地緣政治、制裁、網路攻擊和財務表現。環境、社會與治理 (ESG) 風險和碳排放篩選也在增加,因為它們會影響聲譽風險。

一旦完成風險評估和優先順序排序,營運韌性措施便可延伸至重要供應商,包括直接和間接供應。各公司應該:

  • 與第一階主供應商合作,深入調查並評估次階供應商的弱點。
  • 確保整體系統中保有足夠的庫存水準,提供緩衝空間,同時將成本最佳化。
  • 與供應商合作制定應變計劃,確保供應鏈多層次的整合。

這些舉措儘管有其成本,一種更有成本效益的方法便是從少數關鍵供應商開始建立韌性,以期在初期達成最佳的投資報酬率(ROI)。

於符合當地法令規定之情形下,保險與融資解決方案也可以用於轉移部分的供應鏈風險。例如連帶營業中斷(Contingent Business Interruption, CBI)保險與參數型解決方案兩者皆是潛在的解決方案。需要進行詳細的供應鏈分析(其需要穩健的供應鏈資料),了解若干風險轉移產品的(風險)承受度。

將風險轉化為機會與競爭優勢

隨著亞洲成為全球製造與貿易網絡的重要成員,跨國品牌對於ESG與 氣候調適等議題的審視愈發增加。於此同時,以亞洲為據點的製造商也面臨來自其客戶的類似審視,這些客戶在尋求供應鏈多元化的同時,也希望實現其永續發展的目標。

在這樣的背景下,亞洲公司必須提升其供應鏈風險管理能力,以防範潛在的中斷與損失。面對挑戰,亞洲公司可以把握這項獨一無二的機會,利用更透明、更具韌性且更為永續的供應鏈來取得競爭優勢,並推動持續成長。

了解 AI 驅動的科技如何協助您掌控供應鏈風險。

我們的團隊

Marshall	Lee

Marshall Lee

Head of Climate & Sustainability, Marsh McLennan Asia

  • Singapore